查看原文
其他

像做互联网产品,我们优化了给老年人配药的流程 | 2022 上海此刻

上海此刻的记录者 三明治 2022-05-05


对于居住在上海的人而言,在这样没有尽头的封控中,我们的耐心正在被消磨殆尽,内心的虚无感开始逐渐膨胀,而物理空间的受限更是加剧了我们的无助与无奈。


此刻,有一种方法或许能让我们找到一些力量和笃定,那就是切实地向身边人提供帮助。封控至今,愈来愈多被隔离在家的人需要面对自身的病痛,而购买药品、寻求药物帮助则成为实际的急需解决的困难。


今天,我们将与你分享一些为自己或他人寻找药品救助的经历,通过他们的讲述,我们希望呈现疫情之下的城市B面,也为那些此刻正急需配药的人、为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志愿者、居委和物业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




像做互联网产品一样,

我们优化了配药流程


记录者:D


所在城区:徐汇

职业:无业游民

封控时间:2022.03.31至今


西乐葆是世界上第一款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,于1999年通过FDA批准上市。2002年,辉瑞以近600亿美元重金收购了法玛西亚制药公司,将西乐葆这一畅销药收入麾下。


胰酶肠溶胶囊(得每通),捷诺维(磷酸西格列汀片),甲氨蝶呤片……三天来,我的搜索记录主要是这些我不认识的药名。


今晚,整个小区负责“帮扶老人组”的志愿者再次请辞。连续两天,她也快绷不住了,提前跟我打了招呼,说辞职信都写好了,做完今天的文件和药品派发就发辞职信。我没挽留,回她说:“特别理解,辞吧!你已经帮很多了。”


从小区居民里“挖”出来的两位“神奇”医生,一位昨天居然骑单车跑了三四个医院给老人配药!我们都惊到了,赶紧给安排车。好在昨天天气晴好,要是这风大雨大的,太对不起医生了。


而今天风大雨大,在外面跑了好几家医院跨区配药的医生,一路汇报进程,结果还有群里老人发大段大段的语音催问自家的药买到没有。医生说:“你不要发语音,我现在外面配药,一只手拿手机,另一只手尽量保持无菌,操作很不方便。”



配药流程


无论如何,作为志愿者,我们还是实实在在帮助到了很多老人,关于“帮扶老人组”的配药流程是这样跑通的:


这个过程有点像互联网大厂做产品,“先上线,边跑边改”。首先,设定一个“志愿者统筹组长”,组长申请了专用微信号,一开始是英文名,大家纷纷说老人找你不方便,改中文名吧!于是就从 jasmine改成“小茉莉”。


我是线下A组志愿者,先认领本楼摸排任务:挨家挨户敲门问有没有老人有配药困难,这个过程急不得,要多问细一点。有的话,会微信的直接加“小茉莉”,不会的留手机号/座机号。


有配药困难的,需要问清老人的医保卡在身边吗?平时在哪家医院开药?余量多少?哪些药最紧急?有保存药盒的拿出来一一拍好。有些药成分相同,但不是一个药厂,可以吗?此时有子女照顾的老人还好,但倘若子女不在身边,志愿者最好留下子女的电话。同时,也要关注到老人有没有午睡习惯、什么时间点不希望被打扰等。


上述讯息尽量一次问齐,不然要再跑一趟。有的老人耳背、走路慢,连当面沟通都吃力,就更别提电话了。也有的老人只会讲上海话,因此,我们后来又征集了三位会讲上海话的线上B组志愿者。


“小茉莉”作为组长,收拢信息后汇聚表格,同时分发给线上B组志愿者;B组和A组有时候需要协作行动,比如电话沟通不清楚药的,要线下敲门弄清楚;A组有小蓝防护服,可以兼职B组工作;B组纯线上,无两针疫苗亦可。


配药流程示意图


待两组资料会齐以后,“小茉莉”通知线下A组志愿者上门拿医保卡,个别需要再次核实药名药盒。在拿到实体医保卡,并标注楼栋号(类似3栋-204室”),做好消杀后,志愿者此时需要兵分两路:其中一队送至居委,对接地段医院,且平时就依靠居委帮助的高龄老人开药等;另一队送至门卫,志愿者里能自由出入的两位医生,轮流出门帮助开门配药取药,一位出门跑几家医院,一位在线问诊;医生还垫付了自费部分。


配药拿回来后,线下A组志愿者进行确认,并交接给各楼栋内的A组志愿者,由他们上门送药。与此同时,线上B组志愿者负责后续跟进和自费部分的收费;那些不会用微信支付的老人,则由线下A组志愿者负责向他们代收费用。




如何优化跑通流程,更加高效


跑了两天下来,“小茉莉”每天都要请辞一次,再被大家挽留,着实太不容易了,与此同时,医生也冒着很多风险为患者配药。


无论志愿者还是医生,在“跑起来”的第三天后,都开始大力推行“子女尽可能激活电子医保卡,互联网医院开药”的操作,因为医生帮忙取药的方案收效甚微。与此同时,医生和志愿者也会在第一时间把社会公益救助组的讯息、电商配药讯息、保供药店名单等分享到医护邻居群,甚至还有录屏“操作流程”指南。


我们小区非常幸运,拥有两位医生居民,他们有实战经验,也不怕担责任,并愿意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。虽然医生有自己的人脉,可以问到更及时的实时状况,也熟悉医疗系统流程,但他们跑医院取药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,因为很多医院都是高风险地区。所以居民一定要尽量体谅医生的辛苦,这样他们才能更及时地帮助到大家。比如更及时地完成在线问诊,昨天有位96岁老人,局部病灶肿胀,家人担心,医生说拍一段视频给他看,看完后医生说不用紧张,然后给出处置方案,子女下单买药,今天回复病情得到缓解,并感谢了医生。



居委协作


其实这个过程中居委也在做事,只是有时大家看不到。其中小区志愿者作为缓冲,也能更好地缓解居委的被动。自从流程跑通下来后,志愿者也取得了居委的信任和配合。


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我们小区从一开始的对接重复,发展到现在能够及时响应并相互担待。比如今天我等居委忙好核酸,掐着时间抛给居委工作人员两个地段医院的配药需求。居委说我忙到现在,先吃口饭,然后马上对接。一小时后,两户配药全都沟通清楚,A组志愿者上门取了社保卡,搞定!


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麻烦,比如在支付现金时无法找零,或者老人对自己的病情及相关信息也不太清晰的情况,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对彼此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,大家需要相互担待和体谅。



我所在的小区目前帮扶老人的情况:


  • 志愿者紧急援助本楼栋老人应急需求,断粮和断药的问题基本都能第一时间解决;有团购意愿但不会用手机者,由热心邻居或者志愿者代为处理。


  • 部分老人的子女找到组织,为父母或长辈代购及配药,都能找到人对接。


  • 比起普通人,小区已经向老人发放了两批物资,高龄老人礼包今晚送到,基本涵盖蛋奶粮蔬,短期内没有“断顿忧”。


  • 志愿者团购时,会向团长多买几份乃至十几份,为老人优先调换物资,免费应急。



如果要给志愿者一些建议和提醒,你希望分享的是:


关于老人:


1、有些老人只会上海话,需要找合适志愿者对接。


2、上门了解需求时,需要极大耐心:老人走得慢、眼神不好、耳背、拿出的药盒不完整等。


3、做好双方防护工作,尤其是提醒老人戴好口罩,沟通后及收货后都要做消杀。


4、不要用惯有预设去看待老人,有些80多岁老人手机用得很溜,且很乐观并不畏惧。


5、线上申请“虚拟号码”,3分钟完成,将此号码留作老人对接用,虽然有些费用,但更加安全。


6、适当建立和居委沟通的顺畅渠道,建立信任感,争取相互解决推进,而不是不盲目抱怨。


7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。医生一再强烈建议,如有子女或者家属,最好能帮忙激活电子医保卡,非疫情时也好用。特殊时期,这样做也是对取药医生的一种保护,如果子女或家属能帮忙互联网医院配好药,医生到了就能取,缩减流程,减少风险,且不会出错。


8、个别老人需要相对耐心,切不可苛责他们。如遇到老人需求过多,应妥善解决。



关于药品:


1、有些老人之前都在二甲或地段医院配药(有些药是国产药),目前有些医院停诊,只有三甲医院提供。三甲医院同类药品都是大厂牌辉瑞或拜耳等为主,价格略贵,但质量更好。


2、有老人会强调“非同厂牌不开”,可以“因为是救命药,故不能断的药”为由,建议他们先拿为好,不要乐观估计配药情况和解封日期,同时依然要将决定权留给老人和子女家属,不能强求。


3、个别老人心理上可能会不容易接受,或是理解不了,甚至产生误会。志愿者只要尽力而为就好。所以恳请患者和家属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同时,尽量不要为难志愿者和医生。



关于自我调整


1、尤其针对年轻志愿者,可适当拒绝听“病情详情和人生故事”;避免情绪被过度影响。


2、接触和沟通中,设立原则,设立时间节点,优先排序,尊重专业。


3、耐心和善心固然好,明晰需求和抓重点更重要。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,所以要花在刀刃上,避免浪费时间。


4、有些抑郁症确诊患者,无论是老人还是其他年龄的人,想想他们被关在家里14天,一定是很崩溃的事。但此时志愿者最好不要自作主张去介入,比如我碰到有家属明确说:“不要多聊,聊多了可能更糟。” 每个具体患者情况不同,切忌贸然介入,志愿者可建议家属求助专业人士指导。


5、我们小区算是幸运的,志愿者中不乏擅长统筹的,做数据处理的,执行能力强且不怕阳性楼风险的,也有负责的居委,还很早就“挖”到两位有担当的医生。但大家依然希望,作为志愿者能早日“下岗”,祝我们大家早日解封,把疫情前的上海还给我们!




小区里一位老人的药物只能再撑三天了


记录者:天悦


所在城区:静安

职业:反正都是家里蹲

封控时间:这一次从2022年4月1日开始,之前还经历了封-解封-封-解封的过程


自从封控以来,我在社交媒体和微信群里看到的关于老人小孩药物紧缺、慢性病得不到救治的消息太多太多。随着在家憋着的时间越来越长,我也明显感觉到所有人的情绪都徘徊在崩溃的边缘。


我想记录我们小区在这件事上的“优等生”做法,不是为了炫耀,而是想让大家看到,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还是有考虑周到、尽心负责的社区。如果这可以稍稍改善一下大家的抑郁,就最好了。


4月5日20点多收到一条公众号推送《老年居民药物紧急求助:上海市XX小区》。我以为自己看错了,这是我的小区名字啊!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小区名还是有些惊讶。点开一看,前一天下午小区有了第一个阳性,突然开始封楼,在离我几十米的封控楼栋里有几位老人的慢性病药物快要耗尽,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(社区医院关闭多日、不会线上买药、离休干部没有医保卡等等)无法及时补充药物,所以就有了这条求助消息。


我拨通了文章中留下的手机号,得知这位作者就住在这栋被封的楼里。作者已经联系了居委,大家正在想办法,发出求助消息是想增加一个求助渠道,毕竟所有手段和渠道都需要时间,而小区里有一位老人的药物只能再支撑三天了。我们互道保持联系后,结束了简短的通话,我赶紧往我们楼的群里发消息,问大家有没有关注楼里老人的药物储备量。


所幸,第二天小区就开始逐一统计。为了防止不用手机的老人看不到消息,楼组长每家每户地上下跑。当天,社区主任给我们的答复是,社区医院可能快要开门了,统计完大家的药物需求,楼组长会再次上门收取大家的医保卡,然后由志愿者统一为大家去配药。而针对身边没有医保卡的特殊情况,就先用身份证代替,由志愿者和社区医院沟通。


当天小区还要全员核酸,也需要主任和志愿者跟进。因为封控的楼越来越多,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少,人手明显不足。一直到4月8日晚,楼组长在群里更新配药进展,药物终于送交到有需求的老人手中。


4月13日,楼道群里再次发出通知,即将第二次上门收取医保卡,如有新的配药需求可以代购。看到这条通知时,我简直要落泪了。



希望分享的建议和提醒是:


1、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,常见药邻居互助。


2、不在上海的朋友现在除了囤吃的,一定要检查家中的药箱,该配的全都配齐,祈祷全都过期用不上。


3、从这几天关注的例子来看,不管自己所在的街道社区和居委会是否给力,要善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资源。一句俗语摆在这里,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喝”,虽然心怀“不管会不会哭,每个孩子都能有奶喝”的美好期待,但在现在资源紧缺、“奶”不够的情况下,求助互联网的转发和传播依然是很有效的途径。发布求助信息要直白清晰,不要太多情绪性文字,把困难、需求和所在地讲清楚(我关注的公众号发出的文章里列了一张详细的表格,把缺少的药品从名称、规格到需求量都写得很清楚),这比痛诉街道管用,转发者也可以在转发过程中提炼信息,这比表情包管用。




向对面楼喊我的电话号码,

老爷爷发来药物求助消息


记录者:苏苏


所在城区:徐汇

职业:见习变装皇后

封控时间:18天


4月11号下午4点过,我们小区的居民楼楼顶飞过了一架无人机,这个高科技没有给人们带来什么好消息,只是代替了小区里的大喇叭,在楼顶广播防疫期间的居家足不出户的要求。



我所在的小区是一个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小区,房子是1970年代的左右的,很多的楼房虽然经过改造,但是阳台都是露天的。无人机飞过的时候,我看着对面很多的老年人从屋里走到阳台,一栋楼里起码有五六位发色纯白的老人走出来,看看头顶的稀奇玩意儿。


趁着这么多老人出来,我就冲着对面的楼喊:“爷爷奶奶,你们有需要东西的吗?买菜买水果,你们都记一个我的电话啊!” 由于楼和楼之间还是有很宽的距离,对面的爷爷奶奶不太能听得清,我就又重复了几次“你们记一个我的电话!” 我对着对面的楼又喊了好几遍我的手机号码,有几位老人记下了我的电话。我以为帮忙就是帮着他们买菜,买肉,买水果,我在自己的购菜群里多接一份龙,就可以了,也不麻烦。


可是我接到的第一个单子是对面楼的爷爷的电话,他打电话来说:“小姐,你帮帮忙,帮我买个药好不好,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呀,只剩两天,药就要没了。” 


这是我万万没有预料到的,去哪里买药啊?我一瞬间慌了神,我还是想把药的名字记下来,看看我能不能帮到什么。爷爷说:“哎,哎,哎普,措,仑,这个药是个安眠药,你记好了啊。”我又问:“爷爷你要多少呀”对面说:“哎呀,这个情况,我也不知道要多少啊。至少也得开2-3个月的药量吧。”


我彻底懵了,我说,“好啊爷爷,你别急。我呢,也只能说尽量帮你找找,有没有我都跟你说一声哈。”


我就开始了毫无头绪的找药过程。首先是要明确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药。“艾普措仑,安眠药”,我在百度输入名称,才发现这种药其实叫“阿普唑仑”,是一种管控药品,必须要处方才能拿到,走私药品会有严重的法律责任。同时我也注意到,这是抑郁症常用药品,我顿时感到买药的压力比买菜大多了。同时,我收到了小区另一户人家的微信请求。一位小姐姐要帮家里的老人买心脏病的药。


不问不知道,问了,竟然有这么多人都需要药品。


我开始加紧联系群里的朋友询问渠道,另一方面,我编辑好药品信息,请我的两位稍微有一些关注量的朋友帮我转发微博,看看网友有没有合适的渠道。


网上能整理到的官方购药渠道基本上都是座机号码,这意味着打电话过去被接起的几率是很低的。还有一个手机号码打过去,是关机的。所以联系居委会,或者发微博,找附近的人拿到找药的渠道,可靠度会高一些。


这个等待的过程比较辛苦。一方面,我会觉得这就是我尽力帮助的事情,如果最后没有渠道,那么我也束手无策。另一方面,我听到老人反复跟我说“谢谢你哦小姐,实在是没有办法了”,我又很担心没有回信,接下来应该怎么办。


所幸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糟糕。我在群里圈出了志愿者,我说“请帮忙转达居委,现在老人需要配药,管控药物必须要医院处方。” 志愿者答应给我反馈。


晚上7点过,我终于收到了居委的电话。居委让我转告老人,准备好医保卡,看病记录本和需要药品的盒子,他们第二天会上门取,并且去医院配药。


与此同时,我接到了徐汇消防的电话,他们说在微博上看到了相关的求助信息,想知道是否还需要帮助。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是消防人员来联系我,但是我还是感到微博求助是有用的。


如果要给其它人一些建议和提醒,你希望分享的是:


1、联系居委会是最直接的。居委会的人力可能有限,打电话效率是比较低的。但是小区的微信群里一般有志愿者和居委会的成员,年轻人可以在群里帮着老人发消息,圈出工作人员,这样的联系比较直接。


2、发微博转发也是有效的。


3、实在不行,可以打110,119的电话,或者官网上公布的各个区的公安、消防的电话,他们应该会帮助相应的紧急配药工作。




编辑:刁一刀、备备


·


·


·


  ·「2022· 上海此刻」日常书写计划 ·  



2022年的春天,上海正在经历一段特殊时期。主流视野之外,我们想要看见普通人此刻的生活日常,听见个体发出的声音。来自个体的真实生活记录,让我们相互倾听,彼此守望,在封闭中建立连接。从4月1日至4月10日,三明治将陆续发表记录者们的每日观察。



 阅读更多“上海此刻” 


上海浦西封控第一天,居委给了好消息,血透病人能自主去医院了

我的隔壁住着一位100岁高龄的独居老人

儿子说:“妈妈,你把我送到树上去吧,我看外面解封没?” 

想念炸鸡,原来是比想念人更难熬的滋味

上海日记:我在小区里贴出自己的微信号,做了一个“社会实验”

上海此刻声音合集:我听到被子像面包一样蓬松起来的声音

 想做蒜蓉粉丝虾,不是没有虾,而是没有蒜

女儿失手打了蛋,我们用烘焙刮板救起了它,吃了

离松江核心区最远的小区,我一天团了5400个鸡蛋

上海封控中,那些给我们勇气的生活事物

团购是我们每天的舞蹈

偶像成团为出道,我们成团为吃饭

疫情缝隙中,抱团取暖的老人们




·    ·     ·




 我 X 三明治=?  
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